高中历史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影响

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C.冲击了神灵的束缚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了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D.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要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小论文,他所搜集的资料中有下列关键词句:“心灵的转向”、 “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知识的对象是善”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士多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雅典民主制度,苏格拉底说:“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

A.提倡以德治国 B.反对直接民主
C.主张人民主权 D.主张君主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某位思想家出于对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关心,致力于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他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彼特拉克 D.薄伽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的寓言故事《熊与隐士》讲道:有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下去。苍蝇被砸死了,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永远长眠不醒了。《熊与隐士》所反映出的观点与苏格拉底的哪一观点一致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西方古代哲学家是

A.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芝诺 D.西塞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古希腊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①引发了一些社会疾病;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药方;③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据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3)你赞成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格拉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