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中国近代史》
(1) 材料一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材料二: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物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
(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材料三: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
(3) 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中国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增加% |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
粮食 |
1.95亿吨 |
19 |
30 |
棉花 |
164万吨 |
26 |
93 |
(4) 材料四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2年,民族实业家李松云在上海创办了均昌铁厂。当时,在均昌铁厂制造的一艘小艇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着中国龙旗。
材料二 中国民族火柴业留下的一组商标:
材料三`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材料四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五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这种奇怪现象出现的原因。
(2)近代中国民族火柴业在内外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观察材料二中的历史图片,指出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发展状况,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
(4)据材料四、五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指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列举当时任一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
(2)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1分),并分析原因。
(3)1927-1936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十年,该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1分)并分析原因。
(4)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几乎“陷入绝境”,原因有哪些?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2分)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6分)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3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3分)
(14 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大部分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引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徽商谚语“钱,采也,采有源方有流,狡诈生财者,自塞其源也,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自当广开财源。”
——引自《徽商的智慧》
材料三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责,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
——《张謇全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徽商的经营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营理念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 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图一 牛耕图 图二 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二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明)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至二十余张,“家为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三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日“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缏”(缏即线),以其交洋人也。丝比用手缏更细滑光洁,售价亦三分之一。每间丝偈大者女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两、四两不等。肇于光绪壬申之岁(即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顺(即广东南海、顺德)。两邑相起继者多至百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员(即圆),远近胥(即都)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
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是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的直接支持下开办起来的。却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县衙。知县感到左右为难,只得向上禀告。刘坤一驳斥说:“士为四民之首,立论犹当持平。烟囱既隔城垣(该厂建在无锡西门外),何谓风水有碍?”反复再三,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成化年间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和其本质特征。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
(3)材料四主要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4)据你所学知识,描绘一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
合计 |
商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国人办(注)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 所占 比重 |
|
第一时期(1872~1894)年 |
175 |
48893 |
53 |
4678 |
9.6% |
19 |
16196 |
33.1% |
100 |
28000 |
57.3% |
第二时期(1895~1913)年 |
685 |
223423 |
463 |
90801 |
41% |
86 |
29469 |
13% |
136 |
103153 |
46% |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品种 年份 |
农产品 |
手工产品 |
机器产品 |
其他 |
1893年 |
15.6 |
81.8 |
2.6 |
略 |
1910年 |
26.8 |
41.4 |
18.8 |
|
1930年 |
45.1 |
30.6 |
19.7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6分)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怎样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哪些特点?(3分)
材料一 右图是1995年发行的电话磁卡,卡上画面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天仙配》的故事发展脉络设计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可谓家喻户晓。
材料二 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二,判断在当时苏州的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从材料二中找出你判断的文字依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战期间创造“空前”丰厚利润的时代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工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域有何特点?
材料二: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2)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各侧重于什么领域?(4分)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1793年)
材料二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半,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三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
1913年张謇在就任民国政府农商总长时,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
——摘编自 熊映梧《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外贸政策及其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什么问题?李鸿章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他又提出了怎样的解决之道?(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提出的实业发展主张。试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实业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材料三: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救国”,并创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四: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教版教材必修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什么年代?(2分)最初主
要分布在什么地方?(2分)除发昌机器厂外,请再列举一个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
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3)材料三中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得很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惫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 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宴,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3)材料三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材料四: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90l一1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2一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4)读材料四,分析1912年——1919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路是什么?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
(5)据材料五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2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
材料六: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6)材料六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4分)
材料七: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动情的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7)材料七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