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专题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 D.洋务运动的诱导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 B.支持革命事业 |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 D.实业救国 |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匡仲谋(1877~1956),出生于江苏无锡杨墅园匡村。1902年在沪独资开设亚东棉业公司……鉴于日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岌岌可危,匡仲谋于民国15年在上海开办‘蓬莱国货市场’。……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蓬莱市场被日军焚烧,给匡仲谋以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匡仲谋东山再起,再度开设蓬莱商场。”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史实不包括
A.亚东棉业公司的开设折射出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莲莱国货市场”首次开办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春天 |
C.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力量之一 |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是
①张謇 ②曾国藩 ③李鸿章④方举赞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④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A.明朝中后期 | B.两次鸦片战争之间 | C.洋务运动时期 | D.戊戌变法之后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 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用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