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
C.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反映了其经济的走向。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l5% |
中国出口 |
0.28亿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引起很多人反对。其理由是“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
A.思想守旧 | B.技术薄弱 | C.资本缺乏 | D.列强侵夺 |
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
茶(磅) |
丝(包) |
1843 |
17727750 |
1787 |
1849 |
82980500 |
16298 |
1854 |
109369000 |
54233 |
1858 |
103564400 |
85970 |
①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 | 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
C.清朝政府的放宽限制 | D.西方列强的放松侵略 |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并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而启动的,而是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侵略下,被迫中断自身历史的发展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而开始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变。“不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孕育而启动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地区差异性 | B.外源性 |
C.艰巨性和不彻底性 | D.殖民化与社会转型同步性 |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年份 |
1850 年 |
1887 年 |
1914 年 |
1936 年 |
1949 年 |
人口数 (千人) |
414 699 |
377 636 |
455 243 |
510 789 |
541 670 |
人均收 入(元) |
43.8 |
35.9 |
41.22 |
50.51 |
34.98 |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D.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
B.适应列强侵略 |
C.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
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
之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能在1912~1917年间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因为 (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
B.共产党的建立 |
C.辛亥革命及一战的爆发 |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____________后才发展的( )
A.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继昌隆是我国首家华侨巢丝厂。如果你现在为游客介绍它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 B.民族资本发展迎来春天 |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大量引进外国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