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在任职宣誓时说“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则经营”。这说明张謇主张

A.兴办国营企业 B.发展民营企业 C.创办实业救国 D.建立预算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的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少、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农业 D.轻工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可能存在的近代经济成分有: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②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③自然经济 ④洋务派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描述的是

A.收回利权 B.实业救国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的是1938年一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
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些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
①一战结束
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③日本全面侵华
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

A.航运业 B.面粉业
C.机器制造业 D.矿山开采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   )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