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激起了各地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有人以牙粉和伞为例,说明抵制日货的效果:“从前中国人惯用舶来之牙粉,如日本金刚石牙粉到处风行。其后无敌牌出而应世,外货势力遂削。”无敌牌牙粉是上海的一个笔名为天虚我生的文人陈栩园在1918年创办的家庭工业社的出品。
——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消息,近日访问美国的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原诚司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会谈中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消息称,前原诚司向坎贝尔说明了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的经过,坎贝尔表示“能够理解”。双方还确认钓鱼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
——人民网(2012年9月12日)
(1)材料一指出:各地发起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你是否赞成抵制日货?请说明理由。
(2)联系材料三,对最近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你有何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
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
观点
荀子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彼特拉克
我不也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4分)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2分)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2)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
材料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消费观反映的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并谈谈你对“争言洋货”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
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
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
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979年到2000年:
新发展阶段
分布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457700人
陈竺(现任卫生部长)
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2)根据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留学情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R·帕帕默《现代世界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自黄邦和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洲商品销往欧洲的古老商路是什么?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在17、18世纪,推动欧洲“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因素中,除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航路开辟”之外还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个例子)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到了近现代,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已不仅是一张线形图或平面图,而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立体的社会,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和创造基地。给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简要说明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
(2)“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指出城市发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简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4)请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
另一个资本家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下同)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材料三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
(1952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材料四 1957、1992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 品
1957年产量
1992年产量

535万吨
8 000万吨

1.3亿吨
11亿吨
粮 食
1.95亿吨
4.42亿吨
棉 花
164万吨
452万吨

(1)根据材料一,指出l912~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意义。(4分)
(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5)从材料一至材料四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的发展状况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荣氏家族崛起于清末,名震于民国,重生于新中国。荣氏家族的兴盛衰荣就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它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材料一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来。……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 是抓紧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先后筹建……荣氏的实业之舟,在面粉业的汪洋大海中再次掀起一股更大的浪潮。
(1)根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得到壮大的客观条件。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 
材料三 1953年,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底公私合营后,荣氏企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四 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4)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洋气氤氲;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三是妙,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我们看报纸杂志,看文人笔记,对七十年代前后的上海,用墨最多是洋、奇、妙。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2生产工具与图1相比有何优点?图 2生产工具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领域出现何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影响?此新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3)依据材料三、四对近代上海的描述,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反映时代特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人类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中国汉语中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的含义,以区别于野蛮落后状态,是出现在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人、番、鬼。20世纪起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 “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什么特点?指出中国汉语“文明”的内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文明”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前后,中国对西方文明内涵的认识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哪些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洋气氤氲;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三是妙,煤气灯、德律风、跑马、跑人(赛跑),种种西物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我们看报纸杂志,看文人笔记,对七十年代前后的上海,用墨最多是洋、奇、妙。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2生产工具与图11相比有何优点?图1 2生产工具出现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领域出现何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影响?此新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3)依据材料三、四对近代上海的描述,从中可以获取哪些反映时代特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人类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运功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