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 B.专制主义色彩 | C.民族主义色彩 | D.民主主义色彩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D.“皇帝是国家元首” |
马克思所说的“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近代国家是( )
A.1689年后的英国 | B.1787年后的美国 |
C.1875年后的法国 | D.1871年后的德国 |
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②是德国社会一大进步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D.1787年美国宪法 |
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
B.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皇是世袭的 |
C.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都是国家权力中心 |
D.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多年来德国诗人呼唤“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历史使命的归宿是( )
A.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
B.发动殖民争霸战争取得海外殖民优势 |
C.统一后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
D.最终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 |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B.国民议会中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制 |
C.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 D.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缔结条约和特赦权力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法国《1875年宪法》 | D.美国《1787年宪法》 |
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
下面是19世纪8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项目 |
法国 |
德国 |
国家元首 |
总统 |
①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②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期 |
任期制 |
③ |
政府首脑 |
总统 |
首相 |
A.首相、选举、任期制 B.皇帝、选举、任期制
C.首相、选举、终身制 D.皇帝、选举、终身制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
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A. |
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
B. |
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
C. |
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
D. |
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
康有为认为:“若美国之州郡并听自治,此则古公侯大国之封建,与德国联邦同矣。”结合所学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州郡自治”制度为宪法所确定 |
B.德意志帝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状态 |
C.中国古代分封制与西方近代联邦制相同 |
D.德意志帝国联邦制下各邦的地位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