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
B.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 |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
历史的发展似乎故意和这位伟大的德意志帝国的开创者——俾斯麦,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继位,在很多问题上与俾斯麦分歧严重。1890年,75岁的俾斯麦被迫辞职。这说明了( )
A.依据《1871年德意志宪法》德皇有权罢免宰相 |
B.未经联邦议会通过,威廉二世辞退俾斯麦的做法有违宪法 |
C.依据《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俾斯麦任期已满 |
D.共和派势力削弱,君主派占上风 |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俄国 |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相比,德国政体的最大不同点是
A.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 |
B.君主和容克掌握政权,直接行使统治权 |
C.议员的选举有财产资格限制 |
D.立法机构由两院制议会构成 |
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于1875年完成了其不朽的名作《思想者》,作品中的人物仿佛陷入深深的沉思。“思想者”在思考什么?长期以来,学者们发出了强烈的好奇和苦心的研究。下列研究课题可以成立的是
A.思考普法战争给法国带来的巨大创伤 |
B.思考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对法国的影响 |
C.思考法国戴总统高乐提出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含义 |
D.思考俄国十月革命对法国的借鉴意义 |
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
③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 B.法兰西第一帝国 |
C.德意志帝国 | D.意大利王国 |
俾斯麦说:“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先生们”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 B.国家行政权力属于宰相 |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
A.统一后的德国不过是用议会装潢出来的封建君主专制 |
B.普鲁士的国家制度已经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
C.普鲁士在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同时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
D.普鲁士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下图是19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此时该国
A.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 |
B.帝国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
C.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首相 |
D.首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 |
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
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 )
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
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