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两国(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 B.共和力量的强大 |
C.代议制形式有别 | D.国家元首无实权 |
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 Kaiser)而非德国皇帝(Kaiser yon Deutschland)。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 |
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
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 |
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 |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封建主义和军事专制相结合的国家 |
B.德意志帝国是封建专制的国家 |
C.德意志帝国是带有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
D.德意志帝国的议会权力很大 |
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是(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宰相对君主负责
① 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虽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只有立宪之形,而无立宪之实,正如马克思所说:“用议会粉饰门面”。造成德国政治现代化道路呈现“只有立宪之形,而无立宪之实”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局面 |
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
C.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D.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了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统治,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
A.法国 | B.英国 | C.美国 | D.德国 |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虽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只有立宪之形,而无立宪之实,正如马克思所说:“用议会粉饰门面”。造成德国政治现代化道路呈现“只有立宪之形,而无立宪之实”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局面 |
B.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
C.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D.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 )
A.选举权方面 | B.行政权方面 |
C.司法权方面 | D.立法权方面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选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A.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 B.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
C.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 D.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是( )
A.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
B.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
C.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
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 |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
B.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俾斯麦说“德国宪法的制定不仅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这主要表现在( )
A.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受到严厉制约 |
B.德国实行了联邦制 |
C.德国设立了责任内阁 |
D.议会拥有立法权 |
历史学家平森指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