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8分)
(25分) 以“思想文化”为切入点探究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种重要的学习思路。
【主题1】宋朝文化魅影在福建
材料一 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主题2】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
材料二 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在明清。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主题3】欧洲人视野中的世界
材料三 阅读下面两幅世界地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16-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的形状。仔细比较两幅世界地图,简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出现的显著变化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学西传
材料一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二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魁奈(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曾鼓动法王路易十五仿效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他们都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视为与自身文明相异、魅力无穷的“他者”,都乐于把这个陌生相异的“他者”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缺的精神参照。
——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⑵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魁奈分别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治、经济的哪些思想?(4分)
探究主题二:近代“西学东渐”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⑶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并结合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政治体制设置上的表现予以说明。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⑷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在第三个阶段的“觉悟“中,国人的实践和及其结果如何?
⑸综合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觉得对于人类文明交流应该持什么样正确态度?
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代 |
科技发明 (件) |
中国科技发明 |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一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
科技发明 (件数) |
中国科技发明 |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 |
数学 |
天文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9 |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8分,史实4分,历史结论4分。要求史实与历史结论一致。)
材料三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西启蒙思想
材料二: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材料三: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全方位分析中国在15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战争、科技、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纪事年表(部分)
公元 |
大事 |
——六八二年 |
孙思邈创伏火硫磺法,所用药料是初期火药成分。 |
八——九世纪 |
硝由中国传入黑衣大食,被叫做“中国雪”。 |
一二二五—— 一二四八年 |
黑衣大食的“中国雪”改名“巴鲁得”。火药与烟火传入伊斯兰教国家。 |
——一二九二年 |
火药知识由伊斯兰教国家传入西欧。 |
一三二六年 |
英国有“铁火瓶”。 |
一三三八年 |
法国有“铁火罐”。 |
一三四五年 |
法国有“铁炮”;英国有最初形成的三眼火铳。 |
——冯家栤《火药的发明和西传》
材料二 战前中外贸易由行商控制,……五口通商后,外人虽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仍须透过买办。……(买办)除了经办本埠业务,且不时深入内地,收购茶丝,推销进口商品,转手之间,千金可致。……自是沿海人民“争附洋人”,通洋语、悉洋情者,“趋之若鹜,举国若狂”,不少人成为巨富,但亦因与外人接触,而习于西事。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14~1918年,6300万人被动员入伍,800万人死亡,2200万人严重受伤或残废,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平民也死于战争。……前工业化国家不可能为这么多的人提供饮食、衣物、装备,并将其运输至杀戮场。……不仅士兵的数量较之前更大,而且每名士兵拥有的火力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先所能想象到的范围:1914年的1名机枪手或炮手所造成的死亡,比100年前的整整一个团还要多。
——(美)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火药技术向外传播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火药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沿海人民“争附洋人”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战为例论述科技与战争之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阶段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401——1000年 |
1001——1500年 |
1501——1840年 |
|
比例 |
70% |
58% |
29% |
材料二:观察下列四副图片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哪一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第三阶段状况的思想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指出图三和图四中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8分)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
数学 |
天文、历 法、气象 |
医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数量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 |
成就 |
意义 |
1964年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
1966年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
1967年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
1997年 |
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计算机枝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
2002年 |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 |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
2003年 |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 |
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
2008年 |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 |
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
2010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 |
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
2013年 |
“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 |
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2)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材料三 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