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人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 | B.阅读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诗歌 |
C.火药用于战争 | D.在长安城里逛市场 |
“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
C.反映出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历史研究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中所示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
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
C.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
D.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发明就马上生机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
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
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 )
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 |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
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在中国游历了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文化成就有(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
B.《授时历》 、 《神曲》 |
C.《天下郡国利病书》 、太阳中心说 |
D.《窦娥冤》 、 《哈姆雷特》 |
该书问世以后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曾多次被刻印,被乾隆皇帝称赞为“用意勤而民事切”。现代有人评价它是我国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的。该书是
A.《齐民要术》 | B.《农政全书》 |
C.《天工开物》 | D.《本草纲目》 |
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研究课题。你觉得他们所列的下列命题存在问题的是
A.造纸术——推动欧洲文明进程 | B.印刷术——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源 |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 D.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