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老子以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有利于统治阶级重视君民关系的和谐
B.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一致
C.形成了国民排斥钻研科技理论的心理
D.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雨果认为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科技发明和文学艺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彰显着它们独特的魅力与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下列三个表格的空白部分。(在答题卡上,按序号顺序回答即可)
表一:

发明家
主要发明
发明家
主要发明

瓦特(1736—1819)


蔡伦(约50—121)

 
表二:

文学体裁
繁荣时期
主 要 原 因

唐 朝



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小说
明清

 
表三:

美术派别
产生背景
代表作
浪漫主义

《自由引导人民》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日趋尖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现代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工业化加
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技发展拓宽了视野

 
(2)综合表二、表三的内容,你能得到哪些规律性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选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选一次。评选机构主要有美国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性能共同完成。在2007年7月4日揭晓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浮点运算。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天河一号”为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雄居第一。                                      
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3分)
(2)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回答四个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当前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参阅下列图片,简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概貌及特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8分,史实4分,历史结论4分。要求史实与历史结论一致。)
材料三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③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棋盘上的历史
该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观察该图,回答问题。

问题:
(1)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发明于何时?
(2)请解说一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历。
(3)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中国
古代的哪个朝代?请说明理由。
(4)作为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请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相”制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大发明”,其中有一现象发人深思:在这二十四项发明中,有四项出自史前、三项出自夏至春秋、七项出自战国秦汉时期,其他十项分属中古和近古,其中唐代两项,宋代六项,元明各一项,至清代便再也未出现任何原创性重大发明。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时达到巅峰状态
B.唐代仍具盛世气象,宋代承前朝遗泽、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C.元明已呈衰颓之象,有清一代虽号称有“康乾之治”,却昧于世界大势,不思进取亦无能进取,致酿成国弱民贫的百年落后局面
D.以上现象不一定与所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联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 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
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 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的统计: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 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57
43%

 
材料二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材料三 马克思说:“……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近代以社会生产力的三次变革所开辟的历史时代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其著作《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对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进行了统计,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1)认真分析材料一古代中国与世界发明统计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有何变化?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对世界的进步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
(3)材料三中的“科教兴国”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人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深空探测活动的历史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该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根据该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互动与社会转型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用“东学西渐”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2)结合材料回答“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具体表现。
(3)依次介绍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刺激下“西学”传入中国的情况。
(4)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
(2)  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3)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