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能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运用珠算法计算田亩面积 ②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③因地制宜种植作物 ④使用以水流为动力的水动浑象仪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通过“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南朝陶弘景称颂:“惟张机一部,最为众方之祖。”被中医临床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 B.《伤寒杂病论》 |
C.《神农本草经》 | D.《本草纲目》 |
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
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以下有关造纸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在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 |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
C.西汉时期的“蔡侯纸”,造价低廉,质地细腻,便于书写 |
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
下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它是元刊版画中的著名典范,刃锋圆润、韧而有力,为明代福建建安派“上图下文”式小说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秀的样本。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
B.采用铜活字印制而成 |
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
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 ②不重实用 ③不注重科学分析 ④注重经验总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
B.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 |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
D.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宋代一直被人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至成熟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火药开始被应用于战争 | B.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
C.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 D.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 B.重理论 |
C.重民众 | D.重实验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活字印刷术 | B.造纸术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A.《齐民要术》 | B.《农书》 |
C.《农政全书》 | D.《四洲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