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工业革命还产生了剩余资本,剩余资本又致使各强国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在19世纪上半叶,这些海外投资多半是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白人的世界。但是,在19世纪下半叶,这些海外投资多半是在亚洲和非洲的非白人的、相对不稳固的国家。投资者自然为其资本的安全而忧虑。他们宁愿在其投资所在的地区出现“文明的”行政管理,而且这种管理最好是由他们各自的政府来进行。工业革命还引起对供给机器用的原料的需求,这些原料大部分来自世界“未开化的”地区。
新帝国主义的起源还有其他种种因素在起作用。一个因素是,希望得到象在马耳他和新加坡那样的海军战略基地以加强国家安全.另一因素是,需要获得另外的人力来源,就如法国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样。再一因素是传教士的影响,这些传教士一直试图使土著皈依,他们有时受到土著的虐待,甚至被杀死。政府知道,可以利用这类事件作为进行军事干涉的借口。最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生存斗争和造者生存的学说的流行,自然会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任”统治世界上诸“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这些经济的、政治的和智力心理上的因素的最后结果,是导致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攫取。到1914年,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口已受到欧洲少数国家以及俄国和美国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今天,在20世纪后期,世界上的大部分混乱就是对这种欧洲霸权的不可避免的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结合材料,概括“新帝国主义”起源的因素。
(2)根据材料,说明帝国主义统治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 |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 年投入运营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使越来越多人了解蒸汽动力的巨大优势,铁路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怪物,乘坐铁路逐渐成为一种享受,当时有人写道:“如此快的速度,使得教授和艺术家们周一还在利物浦做演讲,周二就到了曼彻斯特。”在铁路最初发展的几十年里,英国政府秉承了一贯自由放任的原则,并未对铁路加以干涉,然而随着1836 —1837 年的铁路疯狂建设,开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国内铁路线分布严重不均,并且存在着安全隐患,铁路仅仅成为富人出行的工具……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西摩尔条例、格莱斯顿补充条例,这两项条例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英国铁路健康有序的发展。
—— 刘佳《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
材料二
文学作品 |
历史文献 |
图像资料 |
滇越铁路这条大动脉,不断地注射着法国血、英国血……把这原是村姑娘面孔的山国都市(昆明),出落成一个标致的摩登小姐了。(据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1931年) |
铁道改变了沿线的面貌,个旧成为“锡都”。到1922年,昆明开办现代工厂55一家,均通过滇越铁路引进机器设备。云南猛然间变成了我国工业文明的前沿。(据张长利《滇越铁路》) |
为保卫滇越铁路中国段支线等的安全以及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美国空军志愿大队(飞虎队)1941年12月起来华正式作战,图为飞虎队员携带的条幅,上有“洋人来华助战,军民一体救护”等字样。 |
(注:滇越铁路1910年正式通车,是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修建的,连接越南海防和云南昆明。)
材料三 从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年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公里,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到2012年,待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后,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
——《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铁路建设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指出滇越铁路的历史作用,并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分析滇越铁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1 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竞争。”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
一一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
(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对这一材料最妥当的解释是(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五十一卷《纸赋》
材料二: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
重大事件 |
时间 |
重大事件 |
793年 |
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 |
1348年 |
法国建立造纸场 |
900年 |
造纸术传入埃及 |
1405年 |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
1150年 |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
1494年 |
传入英国 |
1189年 |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
1567年 |
传入俄国 |
1276年 |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
1694年 |
由荷兰传入美国 |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
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请指出材料二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8分)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
2.81 4.84 5.53 3.2 3.7 0.7 −1.2 0.0 |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注:“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
1820—1840 1840—1860 1860—1870 1870—1900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
2.81 4.84 5.53 3.2 3.7 0.7 ?1.2 0.0 |
2.9 3.5 2.9 3.7 4.2 2.7 2.0 4.1 |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用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二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一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4分)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6分)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2分)
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
——岳麓版高中教材
材料二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
迁出 |
至他乡种田 |
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
出国从事工商业 |
1820~1849年 |
29 |
29 |
0 |
0 |
1850~1879年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年 |
156 |
0 |
118 |
38 |
1912~1939年 |
473 |
0 |
77 |
396 |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英国在1801年时五千人以上的城镇只有106个,占全国人口的26%,到1851年时,全国城镇数目达到265个,城镇人口所占比率上升到54%,1891年时,城镇数目增至622个,人口占到68%。有经济学家统计,英国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1841年则变为22%、34%和44%。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城市发展的特点。
(2)归纳材料二中1820~1939年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出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导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的主要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
以文化视角考察经济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曾宣称:“甘愿奉行赤贫的生活才是获得上帝的爱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到14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人文主义财富观,认为“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有的人不愿勤学技艺,不愿努力工作,不愿在完成艰巨任务中汗流浃背,那么他又怎么能赢得像别人那样的威望与尊严呢?”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依据材料分析,14世纪出现的财富观为什么属于人文主义的范畴?这种观念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卢梭认为,“财产权的确是所有公民权中最神圣的权利……甚至比自由还更重要”,人民通过契约把一切权利转让给集体,然后利用这个集体的更大的力量来保护每个缔约者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孟德斯鸠把财产自由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公民可以依据民法来保护其私有财产的绝对不可侵犯。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2)与材料一人文主义财富观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哪些新特点?
材料三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欧洲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不仅是实践天赋人权的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最大特点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与前工业时代,尤其是中古封建社会凭借权力、习俗和经验来操控经济体系完全不同。经济自由主义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取向。
——摘编自马世力《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3)分析经济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材料所说“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取向”是指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世纪后半叶,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固定不变的经济理论和实际政策经历着革命性的改变,在集体重要性降低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一位英国思想家从这种环境中脱领而出,启蒙运动从根本上塑造了他对政治和经济的看法。
重商主义是《国富论》出版之前最流行的经济哲学流派,各国政府都在这种主义的指导下发表行政命令。而斯密的《国富论》汁重商主义起到了破坏性作用。这鼻子硕大、眼睛突出、才华横溢的教授彻底认可经济和个人自由的价值,认为它们才是解决问题的关健。经济和个人自由要求最大程度上去除政府规定对经济的影响。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瀚·芬枪林著《世界大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评述上述变化。
城市往往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材料一、吴王阖闾统治期间(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采纳谋臣伍子胥提出的“安君治民,共霸成王,从近而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江南的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
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1)依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的江南城市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不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14和1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8分)
材料三、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