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图例:)
材料二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
时间范围 |
人数 |
美国 |
1821—1932年 |
3420万 |
俄国亚洲地区 |
1800—1939年 |
1200万 |
阿根廷 |
1856—1932年 |
640万 |
加拿大 |
1821—1932年 |
520万 |
材料三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年份 |
移民增长数(万) |
年份 |
专利证书增长数 |
1851—1854 |
37.9—42.8 |
1851—1856 |
757—2315 |
1863—1866 |
17.6—31.9 |
1863—1867 |
3781—12301 |
1879—1882 |
17.8—78.9 |
1880—1883 |
12926—21196 |
1898—1903 |
22.9—85.7 |
1898—1903 |
20404—31046 |
——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中、欧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两图分别为明朝北京城和19世纪英国伦敦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城市布局各自的特点以及造成差别的原因,并指出其差别对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斯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识到,同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的理性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推动了社会利益的实现。……这样,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一个自主的社会得以和谐的运转。在这样一个通过市场而得以组织和协调的社会里,个人不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存在,分工和交易将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抛开专制主义的规划,自主的社会也能建立其和谐的秩序。……斯密的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场所,也不仅仅是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协调机制。甚至,市场成了某种“隐蔽的上帝”。
——(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材料二
六十年来(注:从1917年算起)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也就是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
现在的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
计划又时常脱节,计划机构忙于日常调度。
因为市场调节受到限制,而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
——陈云《计划与市场问题》(1979年3月8日)
(1)材料一中斯密与材料二中陈云关于市场问题的主张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对英国、中国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材料二 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材料三 侵略与学习
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谈谈你对材料二“破坏性”和“建设性”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与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作者为什么认为日本也输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前期,英国市场上的食品掺假现象泛滥。1800年,有化学家运用分析化学方法检测食品掺假成分。1851年,伦敦的医学杂志《柳叶刀》组织专门机构,运用科学技术开展大规模调查食品掺假现象的工作。该杂志刊登调查结果,英国各大报刊转载,唤起了民众对掺假行为的公愤。
伯明翰的医生波斯特盖特为推动食品立法进行政治游说活动,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游说活动走向全国。有议员质疑“任何用来禁止(掺假)的法律都将势必干预(自由)贸易”。反对者则认为:“掺假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那些业者憎恨自由竞争。”波斯特盖特不断写信给内阁大巨、下院议员,有时甚至亲自拜访。
1855年6月,改革派占多数的帕默斯顿内阁执政。7月,下院“调查食品、饮料与药品掺假专门委员会”成立。次年5月,产生最终调查报告。7月,他们向下院提交反掺假法议案。指出“不仅大众健康因此处在危险中,全社会的钱财被诈取而去,而且社会公德因此而破坏,国家的商业特征由此而倒退!”食品商在议会大厅聚众杭议,议案表决数度受挫。在委员会不断努力下,1860年7月,议会最终通过了温和的《食品掺假法》,这是英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食品法。
材料二
1860年法令是作为一个“非约束性”法律硕布的,伯明翰、伦孰等开始实施,然而“商人的反对阻碍了各地对该法令的实施”,1860年法令被大多数地方当局束之高阁,但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魏秀春《英国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史研究(1860—2000)》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应对食品掺假现象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860年《食品掺假法》出台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共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的的报纸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文字、画报到戏剧等等,诸如“国民之母”、“女英豪”、“女界现形”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在近代民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宏达叙述的激励下,迁移到女学尚不发达的地区——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
——引自《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近代中国女学兴起发展推动了女性的解放。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室内”经济,投入到“室外”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公民权;到1950年,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新中国,妇女可以当教师、护士、卡车司机以及可以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可以做农民,也可以造机关枪和碉堡。在极度危机的情况下,妇女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
——【美】迈克•亚当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女性地位不断变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女性获得与男子平等权的主要表现方面。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外妇女地位变化趋势的共同点。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实际工资的上涨,与之并行的许多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在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除了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如更多的衣服开销和休闲消费。……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人数反而逐渐下降了。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摘编整理自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数据(按百分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以来欧洲工人阶级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消费社会”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而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心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 《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
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
课程内容 |
备注 |
首年 |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
二年 |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
|
三年 |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
|
四年 |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
|
五年 |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
|
六年 |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
|
七年 |
…… |
|
八年 |
……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三项法案……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请举出该政治派别所创立的学校一例。
(3)依据材料兰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促成法国两项教育法案出台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历史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面四张图,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
图4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2)“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请回答:依据图3 和图4 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16分)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谁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请各举一例。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的成果是什么?
(4)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在英国的历史进程中,其政治和经济调整推动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指出材料一中 “一个固定的方向”是什么?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材料二 1820~1931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 国别 |
1820 |
1875 |
1913 |
1926 |
1931 |
英国 |
45~55 |
0 |
0 |
4 |
17 |
美国 |
34~45 |
40~50 |
33 |
20 |
53 |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2)依据材料二,指出1820---1931年英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英国是最早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国家,其廉租房制度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隋琛琛《国内外廉租房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3)结合所学,判断英国的廉租房制度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40--70年代哪个时期发展最快?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