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表
年份 |
内容 |
国别 |
发明人 |
1765 |
珍妮纺纱机 |
英国 |
哈格里夫斯(织工) |
1769 |
水力纺纱机 |
英国 |
阿克莱特(理发师) |
1779 |
骡机 |
英国 |
克隆普顿(纺纱工) |
1785 |
水力织布机 |
英国 |
卡特莱特(牧师) |
1785 |
蒸汽机 (改良) |
英国 |
瓦特(机修工) |
1807 |
汽船 |
美国 |
富尔顿(工程师) |
1814 |
蒸汽机车 |
英国 |
史蒂芬孙(矿工) |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即将消失的图瓦卢——它是因“温室效应”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第一个即将被海水完全淹没的太平洋岛国。
(1)依据材料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3)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今天,图瓦卢真的会“消失”吗?为什么?
计量史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定性分析的方法。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经济统计表
时间 |
农渔 |
工矿业 |
商业运输 |
房租 |
||||
万镑 |
% |
万镑 |
% |
万镑 |
% |
万镑 |
% |
|
1801年 |
7550 |
32.5 |
5430 |
23.4 |
4050 |
17.5 |
1220 |
5.3 |
1811年 |
10750 |
35.7 |
6250 |
20.8 |
5010 |
16.6 |
1720 |
5.7 |
1821年 |
7600 |
26.1 |
9300 |
31.9 |
4640 |
15.9 |
1790 |
6.2 |
1831年 |
7950 |
23.4 |
11710 |
34.4 |
5900 |
17.4 |
2200 |
6.5 |
1801年 |
7550 |
32.5 |
5430 |
23.4 |
4050 |
17.5 |
1220 |
5.3 |
——根据(英)查尔斯《技术史》绘制
材料二:1966—1976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图
图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绘制 图二:根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882)绘制
材料三:计量史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它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但是计量史学并不能以了解整个历史学的研究而自命……它的操作方法限制了研究领域,单凭计量证据几乎肯定不会提供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是他很可以提供一个部分的答案,而把这部分的答案视若无睹地丢掉,既是浪费也是不负责任。
——弗拉德《计量史学方法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国民生产中的现象。并指出现象背后的原因。
(2)关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状况,材料二中的哪幅图片更为真实?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角度评价计量史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怎样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但无论是它的兴起或是影响都看到政治的影子。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随着封建制度于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维基百科 工业革命 词条
材料二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发动起来,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发生暴动。
——百度百科 ××改革 词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材料二中英国改革运动的高潮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工业革命和政治的关系。
在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我们已经陷入了重围”
请回答:
(1)根据所学概括公元1500年之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作用。
(2)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请结合史实说明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3)与19世纪的世界市场相比,当今世界市场有什么新的进步?还存在什么“种种问题”?(列举两例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过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里待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三 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就被鲜明地确定为“无污染的进步”,它象征性地开启了世博会关注“人与环保”的序幕,也标志着以展示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世界博览会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即从仅仅关注人类的福祉转向了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今天,中国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以“绿色”“低碳”为目标。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0/05/17 “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
(1)概述材料一中英国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工业革命与这些社会问题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种植玉米运动产生的影响。
(3)请结合材料三世博会主题的变化说明了怎样的趋势?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于当下我国的启示。
自由贸易关乎国家利益,也关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世界性金融危机仍然在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由贸易的原则面临严重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2000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商品出口值也增长了15倍多,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后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而且,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6%左右)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增长的速度(年平均增长3.8%左右)。
材料二 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等行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2000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请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5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结合所学,为什么说“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4分)
材料二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地打击。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2)据材料,“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能够“狠狠地打击”世界的原因。(3分)
材料三
(3)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结合漫画加以说明。(6分)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海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而此时欧洲商船则日益活跃。
——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且改变其思维方式。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既然如此,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凡促进生产力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要求:简析原因,概述内容,并运用材料中所述的观点进行评价)
(18分)铁路的发展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此时铁路修建迅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能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自治》
(3)依据材料二,如何评价英国在印度修建铁路的行为?(不得照抄材料)(4分)
材料三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末我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年份 |
1894 |
1911 |
1927 |
1937 |
1945 |
1978 |
2006 |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
483 |
9800 |
11900 |
15500 |
24000 |
48600 |
77083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斯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识到,同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的理性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推动了社会利益的实现。……这样,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一个自主的社会得以和谐的运转。在这样一个通过市场而得以组织和协调的社会里,个人不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存在,分工和交易将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抛开专制主义的规划,自主的社会也能建立其和谐的秩序。……斯密的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场所,也不仅仅是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协调机制。甚至,市场成了某种“隐蔽的上帝”。
——(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材料二 六十年来(注:从1917年算起)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也是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现在的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计划又时常脱节,计划机构忙于日常调度。因为市场调节受到限制,而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
——陈云《计划与市场问题》(1979年3月8日)
(1)材料一中斯密与材料二中陈云关于市场问题的主张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对英国、中国产生的影响。
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哥伦布远涉重洋、占领“这些岛屿”直接原因是什么?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世界市场在19世纪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苹果手机各零部件的生产厂商:CPU是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合作研发的,由韩国三星代工;屏幕是韩国LG生产的IPS屏幕;摄像头是日本索尼生产的;背照式镜头、电池是美国苹果制造,IOS系统是由其自主研发。最后的组装则是由中国台湾富士康公司在大陆完成。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领域中的什么现象?并指出该现象的实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产生于哪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