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民主与法治是时代的重要主题之一,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世界不同国家民主与法治建立的进程是极其缓慢和艰辛的,而且往往两者也不是同步并举的。就拿古罗马来说,他们只把法治做到了最好,一方面的确引领了世界法律、法规的渊源;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罗马法也呈现出些许不合时宜性。以下对古罗马法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古罗马法的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广大罗马人民利益的改善 |
B.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是不断适应统治需要的结果 |
C.古罗马法是世界法律、法规的渊源,引领当今民主法治的时代走向 |
D.古罗马法的完善进程,是统治者“调节利益关系”政治智慧之体现 |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B.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C.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 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
B.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
D.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这主要体现了
A.契约原则 | B.法治原则 |
C.集体意识 | D.分权意识 |
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则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说明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
B.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
古罗马流行的观念:他们的法律制度,一半受其特有的法律支配,一半受人类共同的法律支配。罗马皇帝曾有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这表明( )
A.法律都是国家主观意志的表现 |
B.罗马法维护罗马全体人民利益 |
C.国家意志和客观规律间处于对立状态 |
D.法律制定应遵循客观经济社会规律 |
“如果一个剪枝工人扔下树枝,将一路过的奴隶砸死,那么当他把树枝扔到公共通行的路上而
没有事先警告以避免事故时才负责任。”这则材料主要说明罗马法
A.遵循“无过失便无责任”原则 | B.具有典型的形式主义特征 |
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注重法律证据的运用 |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当时有人抱怨说,罗马帝国的“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罗马帝国形成了( )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When in Rome,do as Roman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
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 B.尊重各国风俗 | C.为荣誉而战 | D.遵守法律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