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是指
A.公民法 | B.万民法 |
C.习惯法 | D.十二铜表法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强调罗马法
A.巩固了罗马的统治,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B.非常完美 |
C.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
D.为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时间检验而具有恒久意义,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巩固了帝国秩序,罗马帝国辉煌一时 |
B.强调公平、正义、规范 |
C.资产阶级利用它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
D.根本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 | B.罗马公民法的制定 |
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 D.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成 |
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强调证据 | B.纵容犯罪 |
C.重罪轻罚 | D.维护贵族利益 |
古罗马政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A.君主制——共和制——帝制 | B.君主制——元首制——共和制 |
C.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 D.共和制——帝制——元首制 |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判处奥赫死刑 |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 D.不予受理 |
古罗马法中的“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
A.重视遵循自然规律 | B.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
C.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 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
C.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下列对马克思的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B.罗马法扰乱了地方上的社会秩序 |
C.罗马法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
D.罗马法起着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
公元156年,亚美尼亚商人艾拉希特斯在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皮匠西努耶发生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十二铜表法 | B.罗马公民法 |
C.罗马万民法 | D.罗马自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