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2009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一模)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内外服制 |
《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 | B.建立武装 | C.设置官职 | D.制定刑法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 | B.地域 | C.信仰 | D.血缘 |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
A.礼仪 | B.制度 | C.风俗 | D.贡赋 |
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 |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
《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其中可以说明统治者非常
A.重视宗法关系 | B.迷信无知 | C.重视礼仪规范 | D.任人唯亲 |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 · 大传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内外朝制 |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B.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
C.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
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 B.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
C.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 |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