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熊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A.韩非 | B.陆九渊 | C.朱熹 | D.王守仁 |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西汉 | B.隋唐 | C.北宋 | D.南宋 |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
C.要通过探究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 D.要“存天理,灭人欲” |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
B.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 |
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 |
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
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
C.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
D.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
C.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D.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信仰得救;致良知 |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 | B.专制集权的强化 |
C.程朱理学的盛行 | D.审美意识的觉醒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某位历史学家曾说:“朱熹把自然、社会、人生的必然性升格为一种普遍性的原理、道理或天理,而获得形而上学品格。其圆融了终极世界与经验世界层面的疏离。”下列体现了朱熹这种圆融性的观点的是
A.理之源在于天理 | B.天理即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
C.“存天理,灭人欲” | D.“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