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历史学家曾说:“朱熹把自然、社会、人生的必然性升格为一种普遍性的原理、道理或天理,而获得形而上学品格。其圆融了终极世界与经验世界层面的疏离。”下列体现了朱熹这种圆融性的观点的是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结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