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朱熹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一概念 |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武帝时代的大创造。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学宗旨时云:“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然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书院教学内容简表
书院 |
正蒙书院 |
格致务实书院 |
求是书院 |
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 |
教学 内容 |
国文、地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 |
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 |
各种西学、算学、外语 |
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三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4分)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相对于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变化?体现出什么特点?(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 |
C.宗教信仰 |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
(分)(25分)史料、史观和史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哪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结论可以由所给材料直接推导出来?(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来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之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由史料与史论的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2分)
(3)假设材料一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宋代、明清两个时期出现了哪些新发展?(8分)
(4)结合西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6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3分)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
14 世纪—16 世纪 欧洲大学 |
10 世纪—13 世纪 中国书院 |
课程教学 主要内容 |
文法、文学、历史 |
(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
文法 |
||
辩证法 |
||
算术 |
||
几何学、地理学 |
||
天文学、力学 |
||
音乐 |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4—16 世纪欧洲大学与 10—13 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材料五: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三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4)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5)综合材料三、四、五,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及其宣扬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女传·母仪传》又记述,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正史中所载烈女数(见下图)
材料三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 李贽《答以女人学道见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遇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程朱理学产生之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宋理宗赵昀于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说:“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嘉定十三年,南宋朝廷又赐谥周敦颐为“元公”、程颐为“正公”,程颢为“纯公”。
——根据(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整理
材料二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注》
材料三 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
——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程朱理学在何时成为官方哲学的?根据材料一分析程朱理学被统治阶级接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震和谭嗣同指责程朱理学的主要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戴震、谭嗣同观点的看法。(不得使用上题中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据材料二,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名言。
材料一 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之性,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饮食男 女的自然本性,故而有善有恶。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通过学习,明了物性,通晓人性,通达天性。)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7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对儒学发展的作用。(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