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到宋代,儒学发展成为 (1分),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 、 、 、陆九渊。
材料三 读图。
(4)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请回答: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2)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一、二又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阳明心学的内容。
(4)从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的实质都是什么?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在所《举贤良对策》之第三策中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我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认定儒家思想可以成为国家根本的指导思想?
(2)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后,其地位并不是稳如泰山,请指出古代史上儒家思想遇到的主要挑战。(4分
(3)儒学家们是如何应对上述挑战的?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发展线索。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材料五: 这些新知识分子都是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化,然而同时也深谙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他们有关对“国粹”进行批判性重估与引介西方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呼吁,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三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4)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5)综合材料三、四、五,评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实践。
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及其宣扬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女传·母仪传》又记述,卫定公(公元前588—前577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正史中所载烈女数(见下图)
材料三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 李贽《答以女人学道见短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遇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程朱理学产生之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宋理宗赵昀于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说:“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嘉定十三年,南宋朝廷又赐谥周敦颐为“元公”、程颐为“正公”,程颢为“纯公”。
——根据(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整理
材料二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注》
材料三 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
——谭嗣同《仁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程朱理学在何时成为官方哲学的?根据材料一分析程朱理学被统治阶级接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震和谭嗣同指责程朱理学的主要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戴震、谭嗣同观点的看法。(不得使用上题中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据材料二,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名言。
材料一 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之性,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饮食男 女的自然本性,故而有善有恶。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通过学习,明了物性,通晓人性,通达天性。)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7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对儒学发展的作用。(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