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下列是一组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图片。
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四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4)据材料四4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还实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察举制 |
科举制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长官举荐 |
自由报考 |
“人、门兼美” |
“取士不问家世” |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
(1)材料一反映什么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生主要有两种:一是朝廷所设的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及各地州、县学馆的学生,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另外,现任官员也可参加,一般是品级较低的官员。唐代科举以进士科最受人羡慕,也最难考。由于唐朝宰相多是进士出身,就更提高了其身价。每次总有一两千人报考,而取中者多时不过三、四十人,少时仅几人。人们把考中进士者称为“白衣卿相”、“一品白衫”。官家还要为新取中的进士举行很多庆祝活动。如“探花宴”是在杏园举行的宴会,“题名会”是到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留念,“曲江会”则是大宴于曲江亭子的庆祝活动。不过当一些反对科举制度的守旧官僚主持朝政时,庆祝活动便被减去许多。长达两百年的朋党之争中,科举制度一直遭到这部分人的反对。但科举制度受到了广大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的拥护。他们整日埋头苦读,幻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唐朝诗人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引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图1 宋人殿试图 图2 明朝学子看榜图
图3 明代科举写满文字的作弊衣衫 图4 清代科举落第者、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四幅图片都反映了哪些现象
材料四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引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以及西方人都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请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
——《中国法律史》
材料二: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龄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三: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百职厘举。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吏治已渐腐败。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检察职责的御史亦贪纵无忌。明英宗时,宦官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明武宗,宦官刘瑾有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宝石二斗。
——摘自《明朝史话》
材料五: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措施和明朝治贪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赵翼关于明朝吏治腐败原因的分析有何认识?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种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第一种朱元璋画像黑黑的大脸,脸特别长,额骨隆起,脸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土斑,留有稀疏的胡须,两眼炯炯发光,眉毛又浓又粗,眉眼都向上吊竖着,鼻子很大,鼻孔问上翘起,耳朵很长,几乎垂到肩膀上,嘴又大又宽,下巴比上额突出许多。其相貌,使人感到威严、凶狠。第二种朱元璋像,脸庞丰满,神态慈祥,其相貌显得和善多了,而且给人以雍容华贵的感觉。
你认为哪一种画像是朱元璋的真相?理由何在?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有这么大的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材料一、二、三均摘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摘自《明史·刑法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2)明朝的制度中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4)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据此回答:
(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
(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摭言》
材料二 “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第15页学习思考)
材料三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六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全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清朝哪一皇帝时期?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息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据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男性居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6分)“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
——摘自《明史刑法志》
“凡官吏受财者,计赃科断。”“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及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
——摘自《明律·职制律》
“凡牧民之官失于抚字,非法行事,激变良民,因而聚众反叛,失陷城池者,斩。”
——摘自《明律·兵律》
“山东布政使储蜒、张海,按察使刘本等坐纵盗诛。”
——摘自《明史·成祖本纪》
材料二:朱元璋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蠢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摘自《明太祖实录》
(1).材料一反映出明初吏治有何特点?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二反映了朱元璋的思想认识是什么?其吏治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23分)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
享年 |
秦 |
前221~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 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
15年 |
西汉 |
前202~公元9年 由王莽禅代 |
212年 |
东汉 |
25~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
196年 |
三国 |
220~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6)吴亡于西晋(280) |
61年 |
西晋 |
266~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
51年 |
东晋 南北朝 |
317~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
273年 |
隋 |
581~618 年 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
38年 |
唐 |
618~907年 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梁取代 |
290年 |
五代 |
907~960年 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
54年 |
北宋 |
960~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
168年 |
南宋 |
1127~1276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
150年 |
有人据上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论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