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的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 B.汉朝丞相 |
C.唐朝六部尚书 | D.明朝内阁大学士 |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
A.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
B.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
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A.民生建设 | B.市政管理 | C.危机管控 | D.社区自治 |
下列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嗜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 B.内阁 | C.军机处 | D.礼部 |
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
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B.利于规范官员行为 |
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 D.完善官员监察体系 |
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 |
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 |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受到制约 | B.君主专制强化 |
C.世袭制度消亡 | D.地方权力削弱 |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的异己势力,且推行的是“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海防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海盗和异己势力的消失 | B.海军力量的增强 |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 D.西方列强的侵略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某个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责。既有相责,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又有相实”这一制度指( )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
C.元代的中书省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
A.明太祖时期 | B.明神宗时期 |
C.明成祖时期 | D.明宣宗时期 |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 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