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
C.内阁权力自于皇帝的旨意 |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
A.军机大臣揣摩皇帝意思来拟发谕旨 |
B.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
C.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
D.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无任何地位 |
明成祖时的内阁与清雍正帝时的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负责日常事务 |
C.掌握军权,担任安全保卫 |
D.参与政务,没有决策权力 |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设立了( )。
A.枢密院 | B.内阁 | C.三司使 | D.军机处 |
18世纪中西文化的发展之路大相径庭:西方文化日益关注现实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中国文化却远离现实,日趋保守和封闭。导致中国文化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
B.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中国文化的正常发展 |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
D.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
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
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
B.客观的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
C.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
D.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 |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
元朝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以上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明太祖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他 ( )
A.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的政务 |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
D.废除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 |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加速发展陆路交通 |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
B.清朝政府的腐败日益暴露 |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解体 |
D.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