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的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保证了嘉庆皇帝“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的政治制度是
A.行省制的推行 | B.丞相制度的废除 |
C.内阁地位的上升 | D.军机处的设立 |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此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
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
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
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
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③① | C.②④①③ | D.④①②③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
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由六部分理朝政的举措是为解决
A.地方割据问题 | B.丞相与六部尚书的矛盾 |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D.挽救封建制衰落的问题 |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 | B.殿阁大学士 | C.尚书令 | D.军机大臣 |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 B.《孟子》中有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内容 |
C.朱元璋主张君臣应平等相待 | D.朱元璋最反感“君视臣如草芥”的态度 |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 B.内阁的作用 |
C.六部掌握实权 | D.军机处的设置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 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 |
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