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尚书令 | B.唐代的门下省长官 | C.明代的内阁首辅 |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 |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 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为此,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又设立了
A.政事堂 | B.三司 | C.内阁 | D.军机处 |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
A.完整的相权被分割 |
B.皇权与相权互相制衡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
D.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 | 中书省 | B. | 内阁 | C. | 军机处 | D. | 礼部 |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A.解除地方割据 |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 D.改革官制 |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 |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 |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
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