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

A.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表明军机处官员(   )
①在皇宫内办公     ②按才德标准遴选     ③多为临时差遣   ④权力取决于皇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有关文献记载:“(清朝)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所反映出的政策

A.阻断了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
B.强化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C.抵制了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D.给沿海地区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天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朝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将四千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个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的外衣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在不断强化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