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齐国铸币业发达 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
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宣德四年,日本贡使附带朝贡中国物品中,明廷规定的给价,“苏木、硫磺每斤钞一贯(一千文),红铜每斤三百文。”而按“时直(值)红铜每斤银六十文,苏木大者银八十文,小者银五分。”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

A.促进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意义高于经济价值
C.推动世界贸易活跃 D.贸易形式取决与经济发展水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 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 D.商人介入手工业生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

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现了西方国家的对华资本输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材料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官府垄断外贸 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是况浩林编著《简明中国近代经济史》1760—1833年中国与英国进出口贸易价值及其指数(价值单位:银两;指数:1780—1784年=100)

年度
进出口共计
进口
出口
银两
指数
银两
指数
银两
指数
1760-1764
1,449,872
42.8
470,286
36.1
979,586
47.0
1770-1774
3,585,524
105.9
1,466,466
112.6
2,119,058
101.7
1780-1784
3,385,277
100.0
1,301,931
100.0
2,083,346
100.0
1790-1794
10,851,405
320.5
5,007,691
384.6
5,843,714
280.5
1800-1804
15,272,029
451.1
7,715,556
592.6
7,556,473
362.7
1820-1824
16,341,267
482.7
6,525,201
501.2
9,816,066
471. 2
1830-1833
17,285,309
510.6
7,335,023
563.4
9,950,286
477.6

表中信息说明(   )
A.中国对外贸易量增长,反映中国实际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进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处于出超
C.中英贸易中中国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处于出超
D.中英贸易中中国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处于入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34年与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6.36变为1:15.4,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 B.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 D.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

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
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成祖说:“昔汉制,商贾技艺毋得衣锦绣乘马,朕审之久矣……况商贾之士,皆人民也,而乃贱之,汉君之制意,朕所不知也。”这一认识

A.影响了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B.说明汉代以来的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导致了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
D.力图强化自商周以来的工商食官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