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期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于出超地位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表明( )
A.政府加强对商业的规范管理 | B.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保护 |
C.政府想遏制商业活动的进行 | D.政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
直隶 |
14 132 |
82 527 |
43 537 |
山东 |
42 104 |
64 1126 |
74 1583 |
陕西 (关中) |
16 143 |
21 238 |
28 264 |
江西 |
45 459 |
51 545 |
43 976 |
福建 含台湾) |
19 131 |
15 205 |
39 511 |
广东 |
— — |
72 1270 |
71 1959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乾隆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辐辏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宋徽宗时期,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
①宋政府力求扩大税源 ②宋代的商业比较发达
③“坊市”制已经被打破 ④宋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已出现矛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明朝万历年间的《帝乡纪略》卷5《风俗·女仪》中记载:“今男人不勤农业,而专以耕事责之妇人,妇人不习纺织,而专以体肤勤之田亩……”这表明当时在中国某些地区
A.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趋于解体 |
C.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出现 |
清代前期,扬州有首童谣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可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 B.官商勾结官商身份难以界定 |
C.商业发展推动社会风气变动 | D.地方商业由官员垄断经营 |
吴江的屯村市自明代以来为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苏州长洲县的陆墓镇,“居民多织汗巾为业。”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这种状况表明
A.江浙地区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B.生产的社会化比较明显 |
C.中国古代手工业者具有保守性 |
D.行政区划所导致的地域分割对经济特色产生重要影响 |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 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