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年,素有“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山西祁县,这里的乡民只有靠垦种上岭下坂活命。可是,三年一次大灾害后又赶上连续三年大旱,天天有人成为饿殍,民不聊生。于是,男人们背起简单的行囊,听着女人们合着血泪唱的《走西口》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故土难离也得离,心爱的女人难舍难分也得舍也得分,生活中充满了多少无奈和辛酸。那么,《走西口》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商帮的历史?( )
A.徽商 | B.晋商 | C.鲁商 | D.浙商 |
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明( )
①商业繁荣 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
③阶级矛盾缓和 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明清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 )
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C.自然经济解体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 废除五铢钱 | B. | 市坊分区 | C. | 实行两税法 | D. | 草市兴起 |
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
A.造成了货币制度的变化 |
B.促成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
C.促成城镇集市的发展 |
D.促进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
A.汉代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③是当时
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 B.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清朝前期,只允许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且仅由十三行负责。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A.保护男耕女织的封建自然经济 |
B.保持“天朝上国”的崇高尊严 |
C.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
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
唐代以来,中外贸易的重心由陆路交通转向海上交通,与这种转变的相关因素是( )
①北方战乱,商业萧条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④陶瓷制作技艺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两市的范围 |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 B.农耕文化的发达 |
C.旅游业的发展 | D.战略位置的重要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
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