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 |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 |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 |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A. |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 B. |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
C. |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 D. | 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 | 贝用于占卜 | B. | 贝用于祭祀 |
C. | 贝是装饰品 | D. | 贝是货币 |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主要是指( )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 D.城市向南方发展 |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下列所引材料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B.“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
A. | 西汉 | B. | 唐朝 | C. | 清朝 | D. | 清朝 |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 | 农业生产的发达 | B. | 对外交流的繁荣 |
C. | 西域都护的设置 | D. | 泉州口岸的开放 |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史记》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
假设一位宋代的商人到开封做生意,他的活动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 B.在市场上买卖茶叶、甘蔗 |
C.让手下从各地集市搜罗地方特产到开封贩卖 | D.生意活动要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
下列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坊”与“市”分开,“市”定时开启 |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
C.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但商业活动仍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 |
D.明清时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体 |
中国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未能出现“商业革命”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
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
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④封
建剥削沉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③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
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