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
B.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
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
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
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
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 D.徽商的虚伪 |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 B.乡村市场的繁荣 |
C.坊市制继续实行 | 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
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
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
B.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
C.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 |
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 |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 B.乡村市场的繁荣 |
C.坊市制继续实行 | 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
下图是唐朝都城长安的东市图。从中可以得出
A.东市的商业店铺不如西市多 |
B.东市以汉族商人为主,西市以西域商人为主 |
C.唐政府直接管理东市的交易 |
D.邸店与飞钱的出现,推动了商品交易活动 |
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
A.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 B.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 |
C.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 D.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
明政府最初规定日本进贡刀的数量不能超3000把,但日本进贡数量持续增加到9900多把,最多一次达到37000多把。原因就在利润丰厚:明朝给每把日本刀的出价是日本本土售价的5到7倍。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明朝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 B.明朝官营手工业衰落 |
C.科举出身官员不懂经济 | D.日本刀做工极其精良 |
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二五八,即农历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A.晓市 | B.村落 | C.草市 | D.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