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他认为海禁政策
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的动荡 |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
C.能加强沿海边防和肃清海盗 |
D.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
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
D.“匠有常主,记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 “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C.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D.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
盐酒税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B. |
东晋雕塑家、画家戴逵,铚县(今濉溪临涣)人,擅长佛教雕塑,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父”。 |
戴逵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
C. |
明清皖南棠樾牌坊群,每座牌坊都有情感交织的故事,如父慈子孝的,乐善好施的,守节的等 |
建立牌坊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封建宗法制统治 |
D. |
安庆内军械所的“内”至上含有以下几层含义:内部供应;内部使用;技术完全来自中国国内。 |
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
余英时认为,中国“16世纪以后商人确已逐步发展了一个相对‘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立足于市场经济,但不断向其他领域扩张……改变的最少的是政治,最多的是社会与文化”。在此,他认为明清时期
A.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
B.商品经济开始冲击专制统治 |
C.经济文化领域出现了转型前兆 |
D.商品经济发展难以动摇封建统治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 B.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
C.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 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隋朝长安城 | B.唐朝长安城 |
C.北宋汴京 | D.明朝苏州 |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 B.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
C.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 )
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 |
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 |
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 |
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
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 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
C.徽商资本雄厚 | 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
自宋代以来,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 | B.知识分子的个人爱好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封建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