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现象。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
A.临淄、邯郸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 B.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C.实行了封闭式的坊市管理制度 | D.在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 |
《尼布楚条约》签约双方是俄国和中国,这表明
A.清朝已经取消了大清国号 | B.沙俄不承认清朝政府是合法政权 |
C.清政府行使的是中国主权 | D.解决国际争端只能用国际公认的国号 |
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①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②由中俄双方平等协商解决
③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④库页岛属中国得到法定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
康熙在除掉权臣鳌拜后免其一死,避免株连,这一举措
A.说明康熙惧怕鳌拜东山再起 | B.为了避免激怒吴三桂 |
C.稳定了朝廷秩序 | D.表现出康熙性格懦弱 |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生快速变迁。关于这个变动,下列叙述何者适当?
①由于市场交换规模扩大,白银逐渐取代铜币,成为市场交换的单一货币
②传统「士为首,农次之,工商其下」的观点,逐渐转变为「工商皆本业」、甚至「重商」的观点
③由于商业的需要,传统的珠算工具已不能满足需求,导致明末传教士传入的数学大为盛行
④棉纺织业是明清经济繁荣的重要关键,也是促进市镇发展的重要原因
⑤通过东南沿海与国外商人的贸易,促进经济与商业的繁荣
A.①④⑤ | B.②④⑤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
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三国时期,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交易」;自此时起至唐中叶,五百年间中国的钱币数量稀少,只能以绢、帛等实物取代。请问:这段期间中国钱币稀少的原因何在?
A.汉末以来长期战乱,商业衰退,钱币流通自然减少 |
B.政府为促进交易,特意征收谷、帛,用以奖励耕织 |
C.此时佛教盛行,因铸佛耗铜,钱币的供给受到影响 |
D.海外贸易发达,民间花费大量铜钱,购买外国物品 |
E.商业发达,交易开始使用银两及纸钞,铜币不重要
「农夫把水稻换成白银,以缴纳田赋;绸缎商人向妇女收购绸绢;男丁们检修圩田里的堤岸,以防范雨季来临。」这段文字最可能是在描述何时何地的生活?
A.十三世纪,成都 | B.十五世纪,广州 | C.十七世纪,苏州 | D.十九世纪,济南 |
一位西方学者在所著城市的性质中讨论西方城市起源时说:「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他说的「城市」属于何时﹖这样的叙述是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起源﹖
A.属于上古时代,只要将「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亦能用于中国 |
B.属于上古时代,对中国城市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
C.应为中世纪时,若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亦能用于中国 |
D.应为中世纪时,对中国城市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
A.汉代 | B.唐代 | C.宋元 | D.明清 |
如果想要从小说中,对晚明社会上的重商风气有所认识了解,可以参读的书是
A.金瓶梅 | B.聊斋志异 | C.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D.施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