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
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借取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
C.两按经济贸易互补 |
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
右边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据此判断此图应绘制于: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宫城,东西4里……皇城,东西5里,115步……城市,总110区……以朱雀街为界,街东54坊及东市……街西54坊及西市。”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字,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广东佛山镇“……晨,街西坊工聚之……织造老板供给纺工棉花二斤,收回棉纺一斤”。“织造各种布匹,工人共约五万人,工作需要紧急时,工人就大量增加。仅此地约二千五百家织布工场……远胜苏杭。”
——《手工业发展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市”和“坊”有何区别?
(2)材料二描绘的是哪座城市?同材料一相比有何新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情况?通过材料三和前两段材料的描绘,你对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认识?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①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 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④贵金属白银广泛使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 )
A.原始商业的出现 |
B.“工商食官”政策的影响 |
C.私商成为商业主体,许多商业都会出现 |
D.扬州等地商业大都市的现状 |
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其表现有( )
①纸币产生 ②造船业发达 ③海外贸易兴盛 ④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下列有关古代商业发展概况,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②作为交换媒介物的货币已出现 ③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广泛使用贵重金属白银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③④① | D.②①③④ |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它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③避免了逃避生产劳动的现象 ④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徽商和晋商的出现最能说明( )
A.商人拉帮结派形成恶势力 |
B.安徽、山西两地的经济发展最快 |
C.说明地域性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血缘关系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 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末期,商品交换的特点是以物易物 ②商朝出现最早的货币 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 ④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⑤明清时期,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