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余者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澄然视,舌木强不能对”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是
A.焚书坑儒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百家争鸣 | D.八股取士 |
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 | B.人员选拔不同 | C.行政方式不同 | D.机构性质不同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 B.元朝设中书省 | C.明朝废除丞相制 | D.清朝设军机处 |
明太祖有诗 : “百僚未起股先起 , 百僚己睡联未睡 , 不如江南富足翁 , 日高五丈犹拥
被。”出现这首诗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 ( )
A.明末相羡慕过悠闲的生活 | B.明太祖深知勤政才能国泰民安 |
C.明太祖担心内阁权力过大威胁宝权 | D.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 事必躬亲 |
隋朝有一位大商人,欲运送一批货物从余杭出发到长安,他所经的水路应该是( )
A.江南河一通济渠一邗沟一黄河一广通渠
B.邗沟一江南河一通济渠一黄河一广通渠
c.江南河一邗沟一通济渠一黄河一广通渠
D.广通渠一黄河一通济渠一邗沟一江南河
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富商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文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各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则材料叙述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
A.唐朝时期城市商业比较繁荣 |
B.商人的低贱地位有所改变并开始干预政治 |
C.富商与朝廷官僚互相勾结且相互利用 |
D.城市中的文人也信奉经商之道 |
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
A.货币由混乱走向统一 |
B.开始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
C.商业城市发展为政治中心 |
D.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
B.长安的商品经济繁荣 |
C.政府制订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
D.政府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活动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与北方相比,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
B.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
C.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 |
D.南方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
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都之间逐步建立的机构是( )
A.内阁 | B.军机处 | C.三司 | D.枢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