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科举公平选拔人才古今同理 |
B.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 |
C.笼络北方士人借以巩固政权 |
D.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 |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某个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责。既有相责,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又有相实”这一制度指( )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
C.元代的中书省制 | D.明朝的内阁制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二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停滞论”“变迁论”中的任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 )
A.废除宰相制度 | B.建立内阁制度 |
C.打击勋贵集团 | D.强化君主专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
时期 |
代表人物 |
拥有的权力 |
秦国 |
吕不韦 |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 |
东汉末年 |
曹操 |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 |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
职位 |
所享有权力范围 |
明代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不是合法的宰相,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
清代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为解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矛盾,概述秦朝以后各朝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这两对矛盾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
C.内阁权力自于皇帝的旨意 |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
B. |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
C. |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
D. |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 |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
B.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
C. |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D. |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
B. |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
C. |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
D. |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
B. |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
C. |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
D. |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填“A”,错误填“B”。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趋势就是相权趋于削弱直至废除,君权趋于加强,到清代雍正时期达到顶峰。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