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盐、铁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在汉朝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富翁大多经营这两项业务,文景帝时期吴王刘濞的一大财政收入就是煮盐。战国以后铁器成为农具的主流,具有广大的市场,因此,铁器的贩卖也具有高额利润。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开始推行对盐、铁等暴利行业的整顿和治理。汉武帝不但将其移交给了国库,还实行了国家专营。汉武帝任用桑弘羊来推行治理盐、铁经济政策,桑弘羊在盐业整顿方面,实行民间生产后由国家统一收购,然后国营统一贩卖的措施;在铁行业整顿方面,则从生产开始就由国家垄断,在全国设立了50处铁官,专门进行铁器的制造。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4分,答到2点即可)
(2)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与隋唐时期相比,城市中的“市”有哪些变化( )
①开市、闭市的时间限制被彻底打破 ②出现了定期或不定期、专业性或节令性的各种类型
的集市 ③商品众多、商贾云集     ④有许多外国商人,“胡风”、 “胡俗”流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材料四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依据材料四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材料五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根据材料五,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在20世纪初期和50年代中国曾从国外移来制度,但最终都没有成功,请用史实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填“A”,错误填“B”。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趋势就是相权趋于削弱直至废除,君权趋于加强,到清代雍正时期达到顶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随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但明中后期又出现了严嵩、张居正把持朝政的现象。这表明(    )

A.宰相制度一直都存在 B.皇权曾一度削弱
C.内阁权力失控 D.君主集权强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南方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B.江浙一带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
C.江浙地区人杰地灵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之后有了比较快的发展,1912—1919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此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朱伟东《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史学家费正清教授为何把这一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