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紫禁城内,有一排称为“值房”的瓦屋,里面的办公人员既无品级,也无俸禄;但他们参与处理军政机要事务,受皇帝随时召见,完全秉承皇帝意旨办事。这个办公机构是(   )

A.枢密院 B.宣政院 C.文渊阁 D.军机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机构,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机构,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下列属于这类史实的有(     )   
①西汉设置刺史  ②元代设置中书省 ③明朝设置内阁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

中历
公历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西汉元始二年
2年
2 507 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年
6 294 801
唐天宝元年
742年
10 579 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年
14 580 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35 987 111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注:“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周代宗法制 B.秦代三公九卿制
C.明代废除宰相制 D.唐代科举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B.市镇经济的发展
C.商业环境的恶化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经商的人很多
D.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分析当时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认为“重建丝绸你之路”有何积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中后期,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就有“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佳句。这说明
①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②政府对城市中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经被打破
③市内商贾可以采用纸币做买卖 ④市内有徽商、晋商等商会会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C.统领百官
D.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意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
C.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内阁制
D.不能正式统率六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