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
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 |
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
如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共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 | B.1937年和1938年 |
C.1927年和1928年 | D.1949年和1950年 |
1932年,《皖报》在其原有“政府通告”“本省与本市新闻”“文艺副刊及广告”等版式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周刊”“教育周刊”“农林周刊”等。这反映出该报的办报理念( )
A.商业性弱化 | B.时政性消失 |
C.社会性增强 | D.经济味浓厚 |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此语评论的是
A.北伐战争 | B.红军长征 | C.辽沈战役 | D.渡江战役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失败 | B.日军大规模侵华 |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以下词组可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 B.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
B.中国共产党没有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C.党内对中国革命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严重分歧 |
D.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
蒋介石曾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则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 B.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蓬勃发展 |
C.抗日战争的爆发 | D.新中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肯定 |
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①③② | B.③②①④ | C.④③①② | D.④②①③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B.共产国际给予支持和帮助 |
C.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 |
D.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 |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来——《四言诗·祭黄帝陵》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所学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结束后,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中国“战则必胜”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指代的什么?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
A.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
B.中国农村人口多 |
C.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特征 |
D.敌人在农村的力量薄弱 |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精神相符合的是
A.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
B.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
C.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
D.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