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近代史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先进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3)结合中国近代抗争史,你认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年1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问题:根据图一至图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要充分;总结和归纳的史实要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要严谨、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   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关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前期和后期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中国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不同对策及其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西汉的六国贵族、东汉的豪强地主、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士族等血缘势力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隋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自宋至清,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严重的“官治”不足问题,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民间宗族承担着扶济族众、化解纠纷和教化子弟的责任,把原归官吏处理的部分职责揽纳过去,大大节省了行政治理的成本,延缓了官方严刑峻法对乡村的渗透范围和程度。而宗族首领多由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地方士绅担任。庞大的士绅阶层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同时,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拉开了乡村自治的序幕,乡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但是,乡绅们更多的是将自治作为扩大绅权以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的工具,传统的乡绅治理逐渐出现摆脱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的强烈的“独立”倾向。科举制的废除使乡绅丧失了对国家的依附性,失去了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乡绅对国家和乡里责任感不断降低。当清王朝作为政权意义上的被革命对象而被推翻后,现存社会一切弊端就自然指向了作为其社会基层的乡绅阶层。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
所以国民党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口号。 所谓“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在这种激进的革命话语下,乡绅阶层已经笼统的作为一个敌对阶级而要被彻底消灭。
—摘编自徐祖澜《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与绅权关系的历史嬗变》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士绅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士绅阶层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是流动的,其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举世所有的宗教中,基督教徒是“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他将儒家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张丽艳、苗威《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 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354种(不包括宗教类),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据《译书经眼录》记录,在20世纪初年翻译的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颂扬儒学“博大而无所不容”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理解。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初同1895年之前相比,翻译著作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3年,在一次讲演中,孙中山说道:“同是革命,何以俄国能成功,而中国不能成功?……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1924年1月,在《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中,孙中山更高度赞扬了列宁及其不朽事业。他说:“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列宁)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最好的模范。”同年11月,当孙中山北上绕道日本时,他对长崎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中国革命的目的和俄国相同,俄国革命的目的也是和中国相同。中国和俄国革命都是走一条路,所以中国同俄国不只是亲善,照革命之关系,实在是一家。”
——摘编自《十月革命以后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伟大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俄革命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6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一南汇县周浦镇一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8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图3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奐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矹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图3
(3)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转向城市。
(4)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和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书法家姚强庆祝建党九十华诞的作品:“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

(1)指出材料中与中共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2)材料中“燎原烈火向天明”与“宝塔擎旗进北京”之间有何关联?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 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oo tand the 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 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
(5)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奋斗与抗争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之编制及法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三

(1)根据材料概括太平天国社会改革措施?(4分)材料一体现了农民阶级的什么思想?
(2)《临时约法》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产物?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律文献所确立之政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历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中俄两国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油画《向井冈山进军》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各有什么特点?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路风雨一路歌”,28年风雨历程,28年岁月沧桑,从1921到1949,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出,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材料二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右图是1945年《大公报》登载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双雄会”,记录的是毛泽东到重庆后同蒋介石相互祝酒的场景。

材料四 “总统府俨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上碎纸乱飞,一片狼藉。走进最里头一幢房子……写字台的旧历翻开到4月23日。”
(1)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6分)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4分)
(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