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

A.20 年代初的苏俄
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
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创造了怎样一条符合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7—1937年处应填写(    )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南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
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到,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    )

A.工农武装割据 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中共党员)叩”毛泽东收到的这封劝离信最可能的地点是(     )

A.上海法租界 B.江西井冈山地区
C.遵义城郊区 D.平山县西柏坡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转过来的革命,居然是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此时(  )

A.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B.三大战役已经胜利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即将举行开国大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