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高中学生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由于这位同学平时学习历史不够认真,在文章中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出现错误的地方划上横线,并将你改正的内容写在右边相应的地方。(要求至少能指出并改正八处错误,每指出一处得一分,改正一处得一分,共16分)
伟大的长征 错误改正:
1934年秋,日本帝国主义集中了百万大 ①
军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 ----------------------------
由于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红军经过一 ②
年的苦战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战 -----------------------------
略转移。1935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8万多 ③
人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途中,中 ----------------------------
共中央在四川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 ④
批判了王明的“右”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朱德的 ------------------------------
军事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 ⑤
泽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 ⑥
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正确巧妙 ----------------------------
地指挥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历尽千难万险, ⑦
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延安,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
一年后,红一方面军又与红二、三方面军在甘肃会 ⑧
师,长征胜利结束。 -----------------------------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随革命形势发展不断转移。读下列中国革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说明转移的革命成果。
(2)图乙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江西被称为红色的土地,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从革命力量、思想理论、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等方面说明江西成为红色土地的有利因素。
(3)图丙反映中国革命的区域中心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有何意义?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 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 期(1934年)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1:红色政权地区,系指在中共领导下,实行武装割据,与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政权相对立的革命根据地。这些地区革命政权的形式,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工农武装暴动,中经过渡性质的“革命委员会”,而后逐渐形成各级地方的工农民主政权。
材料2:苏维埃是红色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毛泽东曾把整个红色政权比喻为牢固的塔,而乡政权犹如塔脚。为了把乡政权变为“石头筑的塔脚”,从而坚固红色政权的整个“宝塔”,革命根据地的各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乡政权的建设,并从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了广泛吸收群众参加政权管理,乡工农兵代表会议设立了经常的或临时的各种专门工作委员会。……这种委员会的参加者都是不脱产的群众中的积极分子。
材料3:红色政权的机构和制度,其作用,不但在于对豪伸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实行专政,而且还在于它是工农大众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它通过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把工农群众的优秀代表选拔到各级政权机关,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既有高度的民主,又有高度的集中。
材料4:红色政权在政权机构和制度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二十年代,当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尚无直接经验的情况下,红色政权在一定时期内排除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这与中国国情和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阶段是不相适应的。在选举上……对剥削者和为剥削者服务的人没有区分,而一概剥夺了这些人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利于争取可以争取的力量。另外,红色政权实行“议行合一”制……集立法权与行政权于一身,而不注意解决如何发挥社会和人民的监督作用,也容易导致专檀。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
回答:
(1)红色政权是如何加强政权建设的?
(2)根据材料评析红色政权进行政权建设的措施。
材料1: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2:1927年1月,英国将驻威海卫的舰队开到上海,还准备从国内派三个旅的军队到上海。美国也命令马尼拉的舰队到上海。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3: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
请回答:
(1)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中国农民运动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2)国民大革命时期,英美迅速干涉中国革命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从国际背景分析英美干涉中国革命的原因?
(3)根据材料3,说说一国民大革命失败客观原因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开始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2)、试分析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原因.
毛泽东在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简要论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8分
(2)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哲学中的那些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军进展当与中国亲日军阀之活跃相并行。日本将利用华北各派军阀之冲突……特别是在“停战”后防地之分配上,煽起大规模的军阀战争。冯玉祥、方振武已开端在先。其他如四川军阀战争正酣,西南的反蒋的酝酿,都昭示着各帝国主义列强正在积极准备便于他们瓜分中国的军阀战争。
——引自《中央致各级党部及全体同志的信——论反帝运动中的统一战线》(1933年6月8日)
材料二 中国民众在福建所谓人民革命政府的存在与破产之中深刻地了解到反革命改良主义的实质。在福建聚集了一切中国的反革命的改良主义的集团与派别……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一切行动都是动摇犹豫投降出卖妥协与失败主义的行动。
——引自《中央为福建事变第二次宣言》(1934年1月26日)
材料三 今当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引自《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8月)
材料四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三省后,现在又并吞整个华北,而且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我们的任务,是在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
――引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25日)
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中的策略错误及其实质。
(2)比较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指出党的策略路线的变化。
(3)据材料三、四,说明党实现策略路线转变的主要依据。
(4)从党的策略路线的这一变化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中共郑重宣布:“(一)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从1937年2月至8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四地进行了六次谈判。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由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回答:
(1)中共提出《合作宣言》是在何种背景之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材料三 1937年至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史》
(3)材料三说明了哪些问题?
(4)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征发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失败之时,同时又交错着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
——人民网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
—— 毛泽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毛泽东的诗歌《长征》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长征结束后,怎样的“新局面”开始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1936年1月张学良对青年人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第1集
材料二:蒋介石在西安督战,与张学良、杨虎城合影 西安事变的报道
请回答:
(1)当时张学良将军有没有个人的“苦闷”?(1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国家问题”?(1分)
(3)观察材料二的图片,你可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分)
(4)研究张学良的生平事迹,上述两则材料采用了图片资料和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采用哪些资料来研究?(1分)
材料一 2005年10月,将是红军长征出发整整70周年,全国各地已经开始了各种纪念活动,比如“重走长征路”等……
材料二 歌词:“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
回答:长征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一个里程碑,长征已经成为历史,长征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请问:你是怎么理解“长征精神”的?它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