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
《共产党宣言》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所有的原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必讳言的。因为判断正误与对错是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分析中国国情,才有可能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实际,最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材料三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小平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上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晰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是如何探索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来在指导思想、工作重心、经济体制和对外政策方面发生的历史性转折。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请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当苏联和美国都在进行改革和调整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请简述1927至1937年的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让出东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概括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源是什么?(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中国现在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
资料二:本党应经常不断地对工人及一般劳动民众解释,中国人民要全面战胜帝国主义,只有推翻统治阶级,才能建立新的革命政权。
——1928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
资料三: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瓉。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
资料四: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资料一回答,为什么决定“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
(2)资料二所要推翻的“统治阶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推翻它?
(3)结合所学知识,资料三中,共产党是怎样“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
(4)资料四指什么事件?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内部固有的鲜明特性,形成了这一地区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促进了多民族的繁荣。(1)根据上述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说明民主革命时期,西南地区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革命斗争。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的有利于西南地区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满蒙与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具有很深的特殊关系……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之目的。
——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东北边防之一队,在沈阳西北侧北大营附近,炸破我南满铁路,驱其作
威,贸然袭击日本守备队。是彼开始敌对行动,甘为祸首。
——1931年9月20日《日本司令官布告》     
材料三  9月18日,北大营中国军队,将柳条湖之南满铁路之轨炸毁,我演习中之士兵
反击驱逐之……我接到报告,时间仓促,不能向东京请示发出必要命令,但在发令之前,
我军已施攻击,关东军旋即全部动员。
——本庄繁遗书
材料四 据南满铁路木村理事:满铁公司闻柳条湖铁轨被炸,拟往修理,而为关东军所止。
综合各方面情况,此次事变当是日本军人所策划。
——《东京审判证件》第181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板垣征四郎认为“满蒙”与“帝国”之间有何特殊关系?他鼓吹用什手段来解决满蒙问题?
⑵、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矛盾?这说明了什么?  
⑶、据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西瑞金是国共对峙时期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摇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民证

依据材料概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政治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朱德《喜读主席词二首》
材料二:一九三五年的春天,是个胜利的春天,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张南生《回忆长征》                            
材料三:文革号炮响,帝修心胆寒。春风化红雨,新枝壮且繁。—朱德《喜读主席词二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中国共产党起到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性质及应总结的教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
(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
材料二  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2)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四件除了“南京大屠杀”外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3)材料三图中会议的会址在哪座城市?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材料四 




遵义会议旧址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为什么遵义会成为历史名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史实总结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成长和壮大。据此回答:
(1)中国共产党分别在什么时间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两次重大探索?
(2)这两次探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3)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49年、1978年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
——摘自《剑桥中国史》
请回答:
读材料,填出图中序号①和③的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已学如识,“这一史诗般的逃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3)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初,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名称)?(1分)这一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简述中共成立以后至这次会议之前是怎样走向成熟的?(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取得的”思想;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发出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请回答:
(1)“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怎样成功探索了一条鑫的革命道路?
(2)三大战役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结合陈毅所言,说说你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理解。
(3)结合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词的背景,说说你对“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号召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