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侵略,蒋介石提出和取消“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均源于

A.“一二九运动”促进民族觉醒 B.日本发动和扩大对华侵略
C.“八一宣言”要求合作抗日 D.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中的两副漫画。左幅漫画印有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并题词“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两幅漫画可以说明当时

A.国民大革命进入高潮 B.农民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经开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对此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这封信件

A.写于1944年4月29日 B.说明国共两党处于敌对时期
C.反映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 D.不能体现蒋介石的阶级属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 D.解放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为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

A.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解放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体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
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国民党颁布决议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的是1931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时间
1931年11月
1935年11月
1936年6月
1937年1月
1947年春
1949年3月
驻地
江西瑞金
陕北瓦窑堡
陕西保安
陕西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平

A.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对峙的历程 
B.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
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D.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B.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纠正右倾错误路线 D.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