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 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 亿欧元,人均负债2.67 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请回答:
(1)依据问题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问题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在不断批判和融合中发扬光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材料二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庸能当是。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真是惨酷极了!一部历史里面,讲道德、说仁义的人,时机一到,他就直接间接的都会吃起人肉来了。就是现在的人,或者也有没做过吃人的事;但他们想吃人,想咬你几口出气的心,总未必打扫得干净。
——吴虞《吃人与礼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孔子、孟子君臣关系的基本观点。 (4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董仲舒与吴虞对儒学的认识不同之处。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文化遗产,主要由孔子创立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汉代和南宋两朝为例从儒家君臣观的视角评述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以下对应的内容连线:
康德                     乐圣
马丁·路德               默片明星
加尔文                   人非工具
达尔文                   因信称义
贝多芬                   先定论
卓别林                   进化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持续一百多年的“礼仪问题(围绕中国天主教徒对祖先的崇拜,对孔子的祭祀,关于天主的译名等问题展开)的论争成为中国哲学传入欧洲的绝好机会,它带给欧洲思想界极大的刺激,带来反神学、反宗教的理论武器,这一无神论的儒学实际上已经成为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国变成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孔子的哲学理性观也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遂及于法德英各国,虽然各国所受影响不同,而要之以异端的孔子作为他们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讲演《中国文明》也说:“当余发现十八世纪西洋思潮多系溯源于中国之事实,余极感欣慰。……十七世纪中叶耶稣会友,群将中国经籍译成西文,中国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学乃得以输入欧洲。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后者,固皆深有感于孔子之学说,而曾三复致意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约瑟教授“……极感欣慰”的理解和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那场战争貌似一场末日之灾:开战之初以色列的存亡危在旦夕;随后美苏发生核对抗的风险骤增;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由于和以色列关系太紧密,美国被很多欧洲和阿拉伯盟国孤立。
不过,如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1973年战争却是意义重大——为和平打开了大门。安瓦尔·萨达特大胆的渡河一击替在前几次中东战争中屡遭羞辱的阿拉伯人挽回了一些尊严,以色列人也学会了一点:阿拉伯对手不会再像1967年战争那样,一开打就往后适窜,因此有必要争取和平。
——《华盛顿邮报》《1973年中东战争的启示》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核技术已成为未来高效发电方法的首选,比石油或煤炭更加高效(而且更有利于环保)。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欧共体已经开始了大型核能开发项目……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3年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人类应用核能的历史,谈谈你对合理使用核能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以“创造东北产业之原动力”为名,加速掠夺东北水力资源。1933年,伪满洲国国务院产业部国道局对松花江进行综合调查。1936年1-8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曾两次指令伪满洲国政府必须在5年内在松花江上游建设18万千瓦水电站。同年11月,伪满洲国政府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规划》,将在松花江干流修建丰满发电站列入开发计划。1937年5月,日伪水电局长、日本水力发电专家本间德雄正式提交了一份《丰满发电所计划书》,标志着丰满发电站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该工程于当年7月正式动工修建,当时号称“东亚第一”水电站。同时,丰满水库设计时也号称“东亚第一”,当时为仅次于美国鲍尔德和福特佩克水库的世界第三大人工湖。
——《中国能源报》(2010年5月31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修建丰满水电站的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二 1951年丰满发电厂开始了大规模改建和扩建工程,到1960年5月最后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八台主机全部安装完毕。至此,丰满发电厂第一期工程全部结束,总装机容量达55.375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
——《水电青工网》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丰满发电厂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发电厂。(6分)
材料三 二期扩建工程安装了2台85MW机组,于1992年6月竣工。三期扩建工程在大坝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装2台140MW的机组,1998年7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丰满发电厂跨入了百万千瓦级电厂的行列,总装机1 002.5MW。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网站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98年丰满发电厂发展成为百万千瓦级电厂的原因。(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民主共和只是一块空招牌.”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连线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