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建议》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材料二 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包含“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时代新概念。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协调发展。
(1)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由。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党为什么要坚持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
材料二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采取十条措施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一、建立考核问责机制。二、实行更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严格限制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四、通过税收政策调节住房消费和房地产。五、增加居住用地有效供应。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八、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的监管。九、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十、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材料三: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说国家是如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3)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家国伦理”对于中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17分)2010年10月,某市工商局为确保中秋、国庆节日期间食品市场的消费安全,集中开展月饼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严把月饼市场准入关,并加强对月饼质量的监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以及过度包装等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月饼,切实维护节日食品市场秩序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如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上述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对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何启示?
山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同时有着鲜明特色的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现代文化资源,是著名的文化资源大省。2008年1月13日,山东召开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与我省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把山东建设成为思想基础牢固、服务体系健全、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强省。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省?
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经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形成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的文化。因此,“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2010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温家宝说,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将继续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中国将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009年12月30日,张某与徐某签订了一份《二手车转让协议书》,约定张某购买徐某的宝马汽车,徐某净到手价为40万元。协议签订的当天,张某与徐某签订了买卖合同,约定于2010年1月30日办理过户手续。然而,由于徐某突然去世,双方未能在规定日期内办理过户手续。徐某去世后,其遗孀谢某以徐某已亡、其所订合同已无效为由,拒绝履行合同。
(1)从法律的角度看,徐某遗孀谢某拒绝履行合同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张某应如何取得该汽车的所有权?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东盟国家可以用更加低廉的成本,享受到中国制造的优质家电、玩具、纺织服装、电子产品,而中国老百姓也将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东盟产品。
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技术水平、行业设置和产品生产都非常相似,这样就使双方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矛盾。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既获取利益,又规避风险。
(1)结合材料,分析古典经济学巨匠的国际分工理论和自由贸易主张的可贵之处。
(2)联系材料,从价值规律的作用角度,谈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材料一: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豚。“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号声……”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海豚湾》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
材料二:国际捕鲸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就是否禁止捕杀海豚等小型鲸类进行讨论,但僵局一直未能打破。太地町官员强调,海豚等小型鲸类并不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禁捕的范围内。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在是否禁止捕杀海豚等小型鲸类问题上打破僵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消费、投资、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率
注:2008年,发达国家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材料二:中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材料三:某校高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政府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出台众多鼓励政策,促使人们增加消费,另一方面又提倡“低碳生活”理念,引导人们减少消耗,保护环境。这两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是存在冲突,无法实现统一吗?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现象和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某校高三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例举一个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一、二,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央提出的政策的正确性。
某省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文化资源大省:该省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该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来打造,全省文化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列,增速超过 GDP 和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一大举措,该省设立千万元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实体。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文化的作用说明该省重视文化建设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材料一: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增长有两重效应,既改善效应和恶化效应。改善效应,是指收入差距拉大促进可流动资源配置于需求更大,效率更高的领域,从而有效避免资源闲置,促进经济增长。恶化效应,是指收入差距过大,一方面将导致整体消费水平降低,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另一方面导致低收入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从而使经济增长因人力资本不足不能持续发展。
材料二: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10年,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说,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解决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现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正是时候”观点的认识
(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依据(14分)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材料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要通过一些贴息、扶持、补助措施,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用好各种信贷资金(包括小额贷款),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除了中央投入外,也要求地方各级财政进行配套投入,运用“一事一议”奖补引导农民投入,多建多补、早建早补。
材料二: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大、见效慢,在市场化条件下,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有的地方在兴建水利设施时,对能够发电等有经济收益的水库投资比较热心,但对主要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主的水库建设积极性不高,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挪作他用。
材料三: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兴修水利,消除水害,是历代统治者兴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开始,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或者说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盛世”扃面,无不得力于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得力于水利建设及其成效。水利兴而天下定,天下定而人心稳,人心稳即有生产积极性,社会有粮则百业兴,整个社会必然繁荣昌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应该如何引导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阐述我国历代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一: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农村蓬蓬勃勃地开展。某中学高三(6)班学生就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走访了苏南的某个富裕村。走访中,同学们了解到:该村积极利用沿海的区位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带动了村企技术创新,加快了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农民收入节节攀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21曰在芝加哥参观佩顿中学时送学生三句话:知识是开启未来的钥匙,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望。在美国欢迎宴会的演讲中,胡主席强调“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尤其要积极促进两国青年交往,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让中美友谊后继有人”。
(1)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一谈你对该村经济发展的认识。(10)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的上述讲话。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图
材料二 2010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按照该规定,在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可能对人民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时,针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会大幅度提高。
材料三 2010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0年l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全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专家指出,在物价屡创新高的当口,央行连续动用准备金率,这其中也有控制物价上涨的目的。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引起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提高对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原因。
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十分重视物价上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