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1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全球第三大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将有利于(   )
①克服贸易壁垒,实现双方经济共赢  
②促进国际分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③提升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优化资源配置,消除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口抚养比的持续下降。目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使得一些国外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离开中国,选择在工资更低的地区投资。这表明
①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②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促使劳动力全球流动
③经济全球化影响资源的全球配置
④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间回荡声声驼铃,大漠飘飞袅袅孤烟”,历史的回声仍在回荡,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宏伟蓝图也愈加清晰。“一带一路”建设
①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②有利于促进沿线国经济互利共赢
③能够使我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增强了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下列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有
①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②实行最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
③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④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2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2014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筹资规模为342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73%。材料表明(   )
①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②我国实施“引进来”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③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经济特征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契机,我国将谋求与APEC各国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深化务实合作。中国应借助亚太经合组织
①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②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点
③严格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办事,实现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④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减少区域贸易摩擦和投资壁垒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但是,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必须
①实施创新驱动,释放创意设计的巨大潜能 
②推动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促进制造业升级成现代服务业 
③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信息产业在制造业集成运用
④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加工制造业向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转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9~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等。
(1)结合材料具体指出我国应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运用政府职能和责任的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能做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7月25日,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安伊高铁二期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土耳其总理出席了通车典礼。这是中国高铁真正“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中国高铁“走出去”
①助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升级                        
②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促进了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总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统计表

注: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的经济行为。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但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东道国市场缺乏全面了解,投资目标不清晰,随机性较强;在大型投资管理、资本运作、创新模式等方面缺乏相关经验;在品牌、环境保护等方面重视不够;遭遇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投资风险增加。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面临很多挑战,很大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的疑虑,对中国的倡议战略意图有怀疑,担心中国主导,不合作。中国投资很大,这些基础设施,投进去,资金都担心能不能回来,中国的倡议不能把它变成中国的,要变成大家的,要强调共建,强调开发,强调对所有国家开发,欢迎所有国家参与,包括国际现有的组织。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加强政策沟通,关注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的相互影响,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发展,我方应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变与中亚贸易比重较低的现状。加强货币流通,虽然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依然困难重重,但要相信与中亚各国合作的前景可观。
(1)针对材料一中一些国家的疑虑,请你运用《经济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何打消这些疑虑。
(2)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该怎样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共有来自五大洲的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将采用股份制银行的治理模式。这意味着
①亚投行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②亚投行组织框架将设立董事会
③亚投行的行长将只能由亚洲人担任
④亚投行主营业务将会包括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指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是基于

A.我国全面提高了开放型经济水平
B.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客观需要
C.对外开放需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受全球总需求不振以及我国原有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外需增长放缓。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不断强化,我国外贸适度稳定增长将会成为“新常态”。为有效适应新变化,我国应该(   )

A.发挥价格比较优势抢占国际市场
B.适度收缩外贸规模深化国际合作
C.制定国际贸易基本规则引领发展
D.基于开放型经济寻求发展新优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就要求

A.减少农产品出口,满足我国对本国农产品需求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C.改变农村土地承包权,发展多样化经营模式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全球环境问题试题